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的技术要求,拟随机抽取已施工各层混凝土构件,采用回弹法对其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抽样位置应尽量选取典型部位,且包含各楼层梁、柱、墙、板等。抽检数量30%,且不少于10个。

(1)回弹值的测量
根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在所测结构或构件上均匀布置10个测区,测区尺寸为200×200mm。在测区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砂轮除去表面涂层和疏松层并磨平。在每一测区分别弹击16个回弹测点。
(2)碳化深度值的测量
分别对进行过强度回弹检测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在每个构件上10个测区中选3个碳化测点,用电锤冲击成孔,用手动鼓风器人工清除孔中的碎屑和粉尘。碳化深度测量:向清除干净的测孔中滴定1%酒精酚酞试剂,然后用碳化深度测量仪量测从混凝土表面至测孔中酚酞变色前缘的距离,每个点测量3次,每次测量碳化深度精确到0.25mm,3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精确到0.5mm。当测区的碳化深度的极差大于2.0mm时,需对每一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进行测量。数值用以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3)回弹值计算
1)在每个测区16个回弹测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剩下的10个回弹值,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
2)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测区的平均值应按规范修正。
3)在混凝土浇筑的顶面或底面测得的回弹值,应按规范修正。
4)测试时回弹仪处于非水平状态,同时测试面又非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则应对测得的回弹值先进行角度修正, 然后对角度修正后的值再进行顶面或底面修正。
(4)混凝土强度计算
1)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所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
m)及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
m)由《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附录A或附录B查表得出。当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
2)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3)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应按符合规范规定。
4)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a)一批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 <25.0MPa,标准差 >4.50MPa;
b)一批构件:25.0≤ 抗压强度平均值≤60.0MPa,标准差 >5.50MPa。